宏程序在微小孔加工效率提升的應用研究
2017-11-13 來源: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作者:吳苗苗
摘 要:本文通過對微小孔加工過程研究,根據實際鉆孔參數,運用數控系統中固定循環指令編程,實際加工效率低,小鉆頭容易斷。通過我們改進編程,運用宏程序模擬鉆孔循環運動軌跡,優化各階段進給速度編程,從而提高微小孔加工的效率。達到實際生產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關鍵詞:宏程序;微小孔加工;優化編程;提升效率
在教學和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過這樣一批產品,加工ф0.2mm的小孔,如圖1所示:

1、 工藝分析
如圖1所示,這是一件化工噴嘴零件加工,材質是碳鋼,先前工序都已加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加工ф0.2mm的通孔,理論深度3.5mm,我們將運用ф0.2mm的鉆頭對其進行加工,為保證是通孔,實際加工深度大于3.5mm。我們運用的設備是數控立式加工中心,系統是FANUC 0i-MC。
2 、實際加工過程研究
2.1 鉆孔固定循環(G83)編程加工
2.1.1 由于首次遇到此類產品的加工,沒有實際的加工經驗,固先運用數控系統中孔加工固定循環編程,對產品進行試切,主體程序如下所示:
G0G54G90G17G40;(調坐標系)
M3S10000;(主軸轉速設定)
G43H1Z50;(FANUC系統調刀具長度)
G98G83X0Y0Z-3.7R1Q0.05F3(鉆孔固定循環編程)
G80Z50;
M5;
M30;
2.1.2 根據孔的實際大小,材質,選用的鉆頭及加工設備等因素考慮,確定加工的切削參數,主軸轉速為10000轉,每次鉆深為0.05mm,鉆切速度為3mm/min,以此參數運用固定循環編程加工,第一件成功完成,單間加工耗時28分鐘,由于此產品要加工1000多件,這樣的速度完全達不到生產的要求,由于鉆孔固定循環參數的局限性,只能改鉆深深度和鉆切速度來提高鉆孔效率,而且鉆切的速度是恒定的不能分階段改變速度,我們試切了好幾個產品,都沒有成功,鉆頭總是斷,改回原來參數加工,可以生產,就是速度太慢,因此我們想到了宏程序,利用宏程序的靈活性,替代固定循環編程。
2.2 宏程序編程
2.2.1 總結鉆孔固定循環(G83)規律
宏程序是指采用宏變量及利用公式來編寫的程序,只要我們能找到鉆孔循環的規律,就能編寫出宏程序,替代鉆孔固定循環。
鉆孔固定循環G83指令格式:G83XY-Z-R-Q-F-I-K-P-;指令各參數含義:X-Y-:孔位數據;Z-:從R點到孔底的距離;R-:從初始位置到R點的距離;Q-:每次切削深度;F-:切削進給速度;I-:前進或后退的移動速度;K-:重復次數;P-:在孔底停留時間。指令鉆孔分步圖解,如圖2所示。

圖2
根據圖解分析,鉆頭沿X和Y軸定位,沿Z軸定位到R點,沿Z軸鉆孔,第一次鉆孔,切削深度Q,增量值,后退(孔底到小空程□),增量值,后退(孔底到R點),前進R點到離孔底空程高度□的點,鉆孔第2次或以后的鉆孔,切削深度Q+□,增量值,暫停,沿Z軸返回到R點或初始平面,循環結束。
根據圖樣分析,得出鉆孔固定循環運動軌跡規律,由規律轉化成宏程序語言,其中鉆孔深度設為變量,用#1表示,切削起始點為#1+0.1mm,空程速度用F2表示,鉆孔速度用F1表示,抬刀排削速度用F3表示,實際用宏程序編程鉆頭運動軌跡,如圖3所示。

2.2.2 宏程序編制
根據實際生產加工經驗,其中空程速度F2設定為50mm/min,鉆孔速度F1設定為3mm/min,抬刀排削速度F3設定為100mm/min,每次鉆孔深度變量為0.05mm。根據運動軌跡圖,編制宏程序如下:



運用此程序,對工件上的小孔進行重新加工,由于進刀速度的變化,減少了空程運動的時間,切削起點的設定,減少了空程運動的長度,優化了運動軌跡,單件加工完成,實際耗時只需8分30秒的時間,鉆頭使用了合理的加工切削參數,也不容易斷,加工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了,給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價值。
結語
本文通過對宏程序在微小孔加工中編程的應用研究,體現了宏程序在這一類微小孔加工編程中的優勢,替代系統固有的鉆孔循環,減少了加工時間及加工損耗,提升了加工效率,希望能給這些領域的企業在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