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征求意見:打造涵蓋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的特色消費場景
2024-12-12 來源:- 作者:-
12 月 11 日消息,杭州市商務局就《杭州市打造“賽會之城?不夜杭州”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 年)(征求意見稿)》(IT之家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提出,提升商業綜合體發展能級。鼓勵各類商業綜合體加強運營管理,優化品牌和業態調整,創新消費模式,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參與感,鼓勵商業綜合體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
此外,杭州還將著力打造“社交 +”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消費新活力。優化市場消費新供給鼓勵市屬國企積極參與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帶頭做好提升綜合體品質的工作。
工作目標
消費規模實現新突破。到 2027 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突破 9000 億元,增速與 GDP 增長保持同步,總量規模在 GDP 前 11 強城市排名前進一位。網絡零售額達到 16150 億元,年均增長 6% 以上。
大宗貿易取得新成效。著力建設大宗貿易中心城市,至 2027 年,全市批發業銷售額達到 5.3 萬億元,年均增長 3% 以上。
平臺打造取得新成績。開展新消費品牌創新城市試點,至 2027 年,每年新引進各類首店 200 家以上;新增省級智慧商圈 6 個,省級高品質步行街 6 條,省級特色街區 6 條;全市離境退稅商店達到 200 家以上。
展館建設達到新高度。至 2027 年,展覽面積超過 10 萬平方米的專業展館不少于 2 個,可舉辦各類國家級國際性高端會展的展館總面積超 45 萬平方米;舉辦展覽數量達到 150 個,辦展面積不少于 300 萬平方米,辦展數量和面積年均增長 15% 以上。
夜間消費展現新風貌。打響“七彩夜杭州”品牌,建設一批夜間經濟集聚區,至 2027 年,夜間經濟集聚區達到 20 個以上,每年安排 100 場以上夜間經濟主題活動。
服務消費邁上新臺階。著力打造服務消費標桿城市,全市餐飲營業額年均增長 5% 以上,全市住宿業營業額年均增長 4% 以上。社區星級家政網點持續增加,達到 200 個以上。
實施八大行動
(一)打造現代商貿流通強市行動
1.培育優秀商貿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戰略合作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鼓勵企業優化網點布局、拓展經營區域。鼓勵各類商貿企業強化供應鏈體系建設,利用供應鏈賦能中小企業。鼓勵商貿企業發展總部經濟,開展連鎖經營。〔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第一位為牽頭單位,下同。以下工作均須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強化龍頭企業招引。著力引進國內國際知名商貿企業和品牌運營商,推動大型商貿企業在杭設立全球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大力引進新型消費龍頭企業,重點引進具有優質要素整合能力的平臺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市場監管局)
3.推動商貿企業升限納統。摸排全市各類商貿企業,建立準限上潛力商貿企業名錄庫。引導一批優質商貿企業升限納統,每年實現 1000 家以上商貿企業入庫納統。(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4.大力促進汽車消費。用足國家以舊換新政策,開展汽車下鄉等促銷活動,繼續有序放寬汽車限購、限牌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擴大市內充換電設施覆蓋面,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金融機構創新汽車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汽車保養、保險、維修、美容等消費金融服務支持力度,促進新車和二手車消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城鄉建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浙江省分行營業管理部)
5.鼓勵家電消費。用好國家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鼓勵大型商超、家電賣場、電商平臺等開展家電促銷活動。結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等工作,統籌推進綠色家電下鄉。鼓勵提供交房基本家電供應服務,支持企業開展“家電全屋定制”活動。鼓勵各地組織各類家電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開展老舊家電有償回收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城鄉建委)
6.推進消費品牌創新。支持批發、零售等領域企業發展自有品牌或聯營品牌,開展集成服務、供應鏈服務、定制化服務等創新模式,不斷做大做強。鼓勵傳統農貿市場豐富生活服務業態,向社區服務綜合體轉型。鼓勵專業市場進行數字化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7.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城鄉商貿一體化發展,鼓勵建設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生活服務等為一體的鄉鎮商貿綜合體。持續推進現代商貿特色鎮、商貿發展示范村建設,支持村鎮依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發展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業態。推進傳統鄉村小店、夫妻店等連鎖化、智慧化改造升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鄉建委、市市場監管局)
8.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面向社區居民提供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兒童游憩等服務,引入各類專業化社區商業運營機構,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優化社區商業布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鄉建委)
(二)打造大宗貿易中心城市行動
10.吸引大宗貿易總部企業落戶。依托我市優良的營商環境和總部經濟政策,招引國內外大宗商品貿易知名企業將亞太總部、訂單中心、結算中心落戶杭州。(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1.建設大宗貿易交易中心。發揮大宗貿易資源配置信息中心和定價中心的功能,打造大宗貿易金融服務中心。探索“電子商務 + 現代物流 + 供應鏈融資”運營模式,打造一批集網上信息發布、交易支付、交易后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跨區域商品交易平臺,支持優質平臺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動大宗商品貿易企業、期貨公司、國有投資機構等共同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數智化平臺,發揮“產業鏈大腦”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金融辦)
12.強化大宗貿易企業服務。建立優質大宗商品貿易企業目錄,積極為大宗貿易企業提供金融、稅務、統計等一攬子服務,支持大宗貿易企業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稅務局)
(三)打造國際購物天堂行動
13.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制定首店品牌目錄和評價標準,鼓勵商業街區、綜合體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開設全球首店、亞洲首店。鼓勵國際高端知名品牌、原創設計師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等在杭開展首發、首秀、首展活動,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4.打造現代化智慧商圈。鼓勵各類商圈、商業街區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商業地標,對獲評國家、省級智慧商圈的運營主體給予適當獎勵。(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15.鼓勵老字號和新國潮品牌創新。鼓勵企業爭創中華老字號和省市老字號品牌,講好老字號故事,推動杭州老字號品牌復興。鼓勵發展新國潮品牌旗艦店、概念店、體驗店、集合店,培育新國潮品牌。引導老字號、新國潮品牌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鼓勵老字號傳統店鋪向旗艦店、體驗店、定制中心轉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旅游局)
16.提升商業綜合體發展能級。鼓勵各類商業綜合體加強運營管理,優化品牌和業態調整,創新消費模式,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參與感,鼓勵商業綜合體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鼓勵各類商業綜合體融合杭州產業優勢,打造涵蓋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的特色消費場景。著力打造“社交 +”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消費新活力。優化市場消費新供給鼓勵市屬國企積極參與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帶頭做好提升綜合體品質的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
17.支持市內免稅退稅消費。鼓勵有資質的免稅品運營商在杭布局免稅店,支持杭州企業爭取免稅牌照,引導境外消費回流,釋放免稅消費潛力。支持老字號、新國潮品牌申請離境退稅商店經營資質,豐富退稅商品品類,逐步提高市內離境退稅商店覆蓋率。(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商務局)
18.便利境外人員支付。擴大重點商業、文化旅游、公共交通等場景商戶外卡應用,推動重點區域 ATM 外卡受理改造率達 90%。支持移動支付平臺,優化業務流程,豐富國際化產品功能,引導商戶為境外人員提供“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等多元化支付服務。豐富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完善外幣兌換服務,改善現金支付受理環境。(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商務局、人行浙江省分行營業管理部)
19.大力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持續舉辦杭州數智消費嘉年華活動,鼓勵大型商業綜合體、百貨商超等承辦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支持舉辦各類展銷會、訂貨會、交易會、開業慶典等活動設置臨時性戶外廣告設施。(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20.優化商業外擺審批。優化商業外擺審批服務,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擴大外擺實施范圍,惠及更多商家;鼓勵通過融合夜景燈光、城市家具、廣告招牌、美陳設施等,打造綜合消費場景;匯總形成杭州“城市煙火地圖”,持續營造濃厚的商業氛圍。(責任單位: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四)打造世界美食名城行動
22.開展杭幫菜“風味傳承”計劃。加強杭州特色餐飲文化內涵挖掘和保護,支持杭幫菜傳統技藝申報各級非遺項目名錄。鼓勵行業協會開展杭幫菜相關培訓,打造一批新杭幫菜標志性菜品,推出一批杭幫菜宴席,豐富杭幫菜體系。開展杭幫菜名品進星級酒店、進景區、進機關、進社區等活動。推動出臺《杭幫菜發展促進條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
23.持續培育知名餐飲品牌。推進杭幫菜揚名工程,持續開展杭州餐飲業“六名”工程評選,大力培育“名店”“名街”“名禮”“名廚”“名服務師”“名菜”,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支持行業協會、餐飲企業到國內外各大城市開展杭幫菜交流、展示活動,全面提升杭幫菜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支持餐飲企業參與“國家鉆級酒家”“中華老字號”“米其林餐廳”“黑珍珠餐廳”等評選評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打造國際會展之都行動
24. 建成一流場館。推進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二期、大會展中心二期等場館建設。統籌協調全市會展場館資源,形成空間布局合理、規模結構優化、功能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備的會展場館體系,全面提升全市會展場館運營水平。構建以杭州大會展中心和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為雙核心,武林之星博覽中心、白馬湖會展中心等場館共同構成的專業會展場館矩陣,加強場館周邊餐飲、住宿、交通、娛樂、購物、辦公等綜合配套,吸引會展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會展功能集聚區,形成集聚效應。(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蕭山區政府、拱墅區政府、濱江區政府、市臨空建投集團)
25.打造品牌展會。突出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高品質辦好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打造具有明顯辨識度的國家高能級開放平臺。提升茶博會、跨交會、文博會、動漫節等特色產業化品牌成色。支持做大做強云棲大會、2050 大會、網易未來大會等品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市經信局、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市臨空建投集團〕
26.大力招引知名展會。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各方參與的國內國際展會引進機制,加大國內國際展會引進力度,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展會目的地。加快會展新城和大會展中心建設。積極申辦國際知名展會,引導全球知名企業在杭州舉辦各類展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市臨空建投集團〕
27.壯大賽會商務旅游。加快建設“賽會之城”,爭取更多國際航線、國際賽事、國際會議、國際組織在杭落地。充分發揮各類亞運場館、接待設施的功能和作用,推出一批亞運城市旅游體驗標志性成果,打造國際賽事旅游目的地。壯大會獎商務旅游,實施杭州會議活動招引計劃,引進各類高端會議展覽項目,打造國際會獎旅游目的地。(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外辦、市府辦)
28.優化審批監管。成立由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公安、審管、商務、文旅、行政執法、新聞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演藝、賽事經濟服務保障專班,積極推進營業性演出、體育賽事、展覽展銷等大型活動“一件事一次辦”。優化大型演唱會、賽事(高危賽事除外)、展會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最大程度優化人員容量。強化大型演唱會、賽事、展會的安保及導流等服務,逐步降低在杭辦演賽展的成本。〔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審管辦、市文廣旅游局、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城鄉建委、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
29.注重數智引領。以頭部會展企業為引領,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對包括策展、組展、運營、設計、配套服務等在內的全產業鏈上的各種資源做出智能配置。推動傳統會展項目數字化轉型,支持線上線下會展融合發展,推廣應用全息技術、AR / VR 虛擬以及 AI 智能互動等新技術,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理念辦展辦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文廣旅游局)
(六)打造新電商之都行動
30.大力支持新電商發展。用好新電商發展政策,壯大新電商產業生態,加強電商園區和選品中心建設,加強電商企業梯隊建設,鼓勵傳統電商企業迭代升級,推動新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品牌建設,拓展供應鏈,構建全要素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31.引導直播電商健康發展。著力引進一批知名電商創新孵化載體、直播平臺、MCN 機構。探索制定直播電商領域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開展“年度十大主播”評選等活動,促進直播電商規范健康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場監管局)
32.發展農村電商助力共富。支持各區、縣(市)依托特色農產品資源,培育綠色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強化產業集聚,加大主體培育、人才引進、資源對接,提供培訓、金融、運營、孵化等配套服務,支持電商企業參與山區 26 縣等地區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
33.加強新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新電商高層以次人才授權認定方案,對符合條件的重點商企業給予一定數量的人才授權名額。支持引進新電商高端人才、頭部主播團隊,對符合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的在就業、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便利。(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
(七)打造七彩夜杭州行動
34.建設夜間經濟集聚區。鼓勵各商業街區引入夜間經濟業態,引導建設特色夜市和分時段步行街區,形成一批餐飲集聚型、文體消費型、百姓生活型等夜間經濟集聚區。做好錢塘江兩岸、運河沿線、西湖沿線夜游及重點商圈、重點街區夜景燈光環境的優化提升及亮燈保障工作。每年安排 100 場以上夜間經濟主題活動,打響“七彩夜杭州”品牌。鼓勵市屬國企發揮引領作用,積極發展新“夜”態,帶頭建設夜間餐飲集聚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
35.加強夜間經濟服務保障。優化步行街、核心商圈等夜生活集聚區及周邊交通動靜態交通組織管理。做好夜間經濟集聚區、景點的安全管理、秩序維護、衛生保潔等工作。鼓勵地鐵線路在周末或法定節假日延長運營時間。〔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投集團、市臨空建投集團、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市地鐵集團〕
(八)打造服務消費標桿城市行動
36.發展文旅休閑消費。利用西湖、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及吳越文化、南宋文化等特色元素,推出一批特色游、文化游精品線路。引導文旅場所數字化升級,引進數字化導覽、銷售、客流統計等設備。鼓勵有序開展露營基地建設。合理安排職工療休養。鼓勵市屬國企整合優勢資源、創新運營模式,打造文旅休閑消費特色品牌。〔責任單位:市文廣旅游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
37.支持體育消費升級。搶抓后亞運時機,推動各類健身場地,支持現有體育設施數字化改造。鼓勵商場、綜合體開展體育用品展銷,推動商業、旅游、娛樂場所融合體育休閑項目,打造消費新場景。鼓勵舉辦各類全民體育賽事活動,促進“體育 +”業態融合發展。鼓勵市屬國企優化場館資源、打造優質平臺,營造活力城市體育氛圍。〔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
38.促進家政服務消費。開展家政服務員技能培訓,指導制定家政推廣政務公約,優化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和“安心找家政”功能,推行“家政安心碼”。推動家政進社區,支持開設社區家政服務網點。鼓勵支持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打造一批家政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
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分管市領導牽頭,建立全市打造“賽會之城?不夜杭州”聯席會議機制,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統籌全市促消費工作,市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具體舉措,各區、縣(市)政府參照建立工作推進機制。
2.加強目標分解。各有關單位要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和一攬子政策要求,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制定詳細的工作清單,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各項任務按時保質完成。
3.加強政策保障。市商務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下發政策實施細則。各區、縣(市)政府要參照市級政策,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加強資金投入,保障各項政策的落實落細。
4.加強創新示范。鼓勵各單位積極探索創新舉措,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推動全市促消費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5.加強賽馬激勵。科學制定一攬子促消費工作量化標準,并對各區、縣(市)促消費成果進行賽馬激勵,定期晾曬工作進展和成效,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