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全球首發
2017-3-6 來源:轉載 作者:-
隨著全國兩會拉開帷幕,“智能制造”成為今年的兩會熱詞之一。憑風好借力,3月4日,“創造改變未來”格力智能裝備全球首發暨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帶著GR608、GR625等新型機器人的首次亮相,格力再次以創新技術走進大眾視野。

格力電器董事長 董明珠
當所有人對格力機器人能歌善舞的表現嘖嘖稱奇時,董明珠卻堅定的表示,“我們必須走自主創造的道路,今天大家看到格力的機器人,我覺得最大的亮點不是在現場人與機共舞,最大的亮點是我們創造了自己的核心技術。”
買技術只會失去我們的創新能力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聚焦智能制造,為實體經濟未來發展探尋新的途徑。

人機共舞
針對目前國內存在的技術“拿來主義”問題,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表示,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但依靠自主創新憑借核心技術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仍然不多,自主創新需要時間,需要投入,存在風險,拿來主義更容易甚至也似乎更有效果,但如果一個企業、一個行業滿足于模仿、靠山寨闖市場謀發展,喪失的就是企業的長期前景,傷害的就是行業的健康秩序,損害的更是中國制造的發展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對大量企業進行調研之后,認為中國智能制造急需自主核心技術:“如果我們想要提升國家的智能制造,我們的核心技術只能來自于我們國人,來自于像格力電器、華為這樣始終致力于自主創新的企業,因為關于我們是否能夠用金錢購買到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的問題,十年前我們都討論過了,國家領導人已經說了,‘事實證明,我們用金錢是不可能在國外購買到先進技術的。’”
而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更是直言,“如果只是買買買,那我們不僅買不來最先進的技術,而且會把我們的創新能力也買沒了。我們還將永遠是世界的加工廠。”在她看來,只有創造創新,才能為供給側改革實現最大的價值。“供給側的改革,不是別人的技術,我們能做了就叫供給側改革,而是我們能夠創造,從根子上實現中國人的技術創新能力,它才是最有價值的。”
除了助推供給側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之外,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智能制造還有更深層的意義。“智能制造其實是釋放了另外一種勞動力”她說,“當智能起來了之后,我覺得中國人才能說得上有一些真正精神方面的、物質方面的享受。”
據悉,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已經邁入“萬億時代”。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可見,智能制造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走中國特色自主智能制造道路
盡管中國的智能制造既有發展潛力,也有著迫切需求,但在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看來,最大的困境在于供給結構無法滿足需求結構,如大量低水平的能力建設、基礎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欠缺等。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 徐林
他也表示,解決的出路就在于“制造業要不斷地提高創新能力,特別是要提高智能發展的水平,實現制造業由過去的傳統制造模式向新的智能制造模式的轉變。”那么,面對新一輪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形勢,我們的優勢在哪兒?
“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我們對不同的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工藝、流程、管理、熟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機器人聯盟理事長宋曉剛認為,我國的工業機器人一定要圍繞我們國家市場的特點,那就是量大面廣的各行各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向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來開發我們的機器人產品,來開發我們應用不同行業的機器人的集成應用系統,解決當前面臨的勞動力成本、效率還有質量等問題。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如今,越來越多企業、不同行業間開始意識到將“制造業+人工智能”將使傳統制造業重新煥發生機,紛紛與格力合作,投身智能實踐的浪潮中來。
據了解,通過與格力合作,珠海銀隆新能源生產效率提高了11%,在人力成本方面節約了55%;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格力智能裝備后,產能提高了6倍。
格力智能裝備還為元朗食品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格力智能蛋卷機,通過智能制造和智能全檢對蛋卷制造進行改良升級。對產品智能編碼并生成關聯數據庫,能夠追溯到產品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對于食品安全管理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亞細亞控股集團總裁 盧偉佳
在自主研發上,據亞細亞控股集團總裁盧偉佳介紹,亞細亞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的55度柔光技術成功克服國際的光澤度難題并集成開發了全球首條大板大理石瓷磚生產線,每年人均產值領先行業70萬。他表示將攜手格力,在整個4.0綠色智能工廠上面加大力度,在16個生產線都會用智能的生產線。
此外,貝發集團、九牧廚衛等企業也與格力在智能制造方面有相關合作。目前,格力智能裝備遍布電器、新能源、食品、節能等多個領域。
成為領導者是為了服務中國和世界
在我國,智能制造尚處起步階段。而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格力一直走在全國、甚至世界的前列。因為這種“敢為天下先”的氣魄,也因為“有志存高遠”的眼光,很多企業愿意與格力、與董明珠合作。
“從自主創新的角度來講,我們更希望看到,無論是引進技術吸收再創新,還是自主創新,對于一個企業來講,第一個就是決心,第二個要有骨氣。格力現在進入到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領域,并且是圍繞我們自己產業應用來拉動自己的產業,應用來拉動自己的創新,從智能制造和智能產業來講,能夠掌握核心技術是很重要的。”董明珠在會上表達了進軍智能產業的決心。

格力智能裝備全球首發暨高峰論壇現場
早在2013年,格力電器成立了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專注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智能裝備研發和生產。公司擁有15個研發機構、3個生產基地及近千名員工。如今,產品覆蓋注塑機械手、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物流倉儲設備等十多個專業生產領域,擁有超百種規格產品和近百項專利技術。在為自身內部生產提供智能裝備的同時,格力智能裝備也應用到了電器、新能源、食品、節能等多個領域。
到現在,格力進入智能裝備市場已經有五年了。而成為創新技術的領導者,一直以來是董明珠的理想,也是格力對自己的定位和追求。
“我們一定要成為一個領導者,并不是說成為領導者去欺負別人,而更應該以自己的實力服務中國,同時服務世界,這才是我們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實體企業家們要認真思考的。”董明珠說。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五年磨一劍!格力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全球首發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