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多人都在談論制造與“創造”或“智造”的關聯,但記者以為,如果單純強調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或者說技術創新如果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或者說缺乏服務意識,勢必會很容易失去方向。且不說研發成本的不合理攀升,更重要的是會錯失企業發展的時遇。
一位刀具企業的負責人曾問記者:“客戶為什么要購買我的刀具?”
是需要刀片嗎。當然不是,他們甚至不需要機床,他們需要的實質上是一種服務。機床、刀具、其他電器只是過程中需要的工具。
對此,管理大師德魯克指出,制造業的起點并不是生產和制造產品,而是生產出服務以使顧客能充分得到來自產品的各種利益。
因此從本質上來說,企業正在從一個產品制造者變成服務者。于是我們看到,IBM就從最初的硬件生產商,發展成今天的能夠為客戶提供全面業務解決方案和具有競爭性的業務模式供應商。
機床行業近年來也倡導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這其中包括服務于生產制造業前端的咨詢、研發、設計、采購等服務;生產過程中端的財務、物流、計量、檢測等服務;以及后端的營銷、集成、成套安裝、調試等服務。
應該說類似這種生產性服務是現在服務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要轉型升級,成為高附加值的產業,把生產性服務做好無疑是途徑之一。
然而由于機械行業以及各子行業的特性,必須注重服務的“專業性”。或許我們的制造技術已經極其專業,但我們的服務業,離“專業”二字還相去甚遠。而從傳統服務到現代服務,關鍵的正是“專業的服務理念”。
作為當前最熱的工業產品,蘋果只做兩端: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制造主要由富士康來完成。可以說蘋果不是制造業品牌,而是一個完全的服務業品牌。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不是制造出來的,而是服務出來的。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