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以創新為核,再造工業升級版
2015-4-10 來源:機經網 作者:
創新轉型 工業強市
3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臺州(黃巖)電動車及零部件展覽會在歷經三天的展期后,順利落下帷幕。本次展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15家企業前來參展,參觀人數超過8萬人次,達成直接意向交易額40億元。
工業是臺州的立市之本。對于臺州而言,在新常態下謀發展,工業轉型首當其沖。
近年來,全市各地堅定不移地抓轉型、調結構、促提升,一項項促進轉型升級的切實措施,一家家企業創新轉型的成功實踐,無不催生著臺州經濟新的活力。
積蓄后勁強引擎,產業集群壯實力
在溫嶺,3000多家泵業企業形成了龐大的塊狀經濟,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被列為省首批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
如今,溫嶺在集聚區建起了2.1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園,又在大溪鎮規劃了1000畝的水泵產業示范區,泵與電機行業有了更好的發展平臺。
思路引領出路。在政府的推動下,像溫嶺泵與電機這樣的傳統塊狀經濟,已開始向現代產業集群提升。
變低小散為高精專,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目前,我市6個省級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和11個省級產業示范基地正在加緊試點培育,36個縣域塊狀經濟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集群提升。
今年初,溫嶺市童鞋專業商標品牌基地、三門縣膠帶專業商標品牌基地以及臨海市柑橘專業商標品牌基地順利拿下“省”字號招牌,成為省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這三個基地都是我市產業集群建設中的品牌“優等生”,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按照一個縣(市、區)一個重點行業、一個扶持提升政策的工作思路,全市各地積極探索實施“111”工程。與此同時,我市出臺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通過實施以“百家重點企業、百項重點項目”為內容的“雙百工程”,為臺州新型工業化注入無限動力。
自主創新贏先機,兩化融合邁大步
近年來,浙江億利達風機股份有限公司在信息化建設上花掉了1000萬元。由此帶來的回報就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約20%,產品生產周期平均縮短約25%,產品合格率提高2%,企業能耗下降12%。
利用先進技術對傳統優勢產業進行嫁接改造,促進其結構調整和技術提升,“臺州制造”正由傳統型產業向科技型產業轉化,并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目前,全市規上企業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分析、產品數據管理技術的比率日益提高,尤其是機械制造行業CAD系統應用率超過50%。
“未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將延伸應用到工業經濟生產的諸多領域,我市也必將有一批新的企業躋身機器人的生產制造,并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和飛速發展。”市經信委主任林定剛說。
信息化與生產過程相融入,促進了精益化生產。目前,海正藥業、華海藥業、銀輪股份列入全國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路橋金屬資源再生、臨海醫化、溫嶺智能裝備電子列入省首批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天臺縣列入綜合性試點區創建計劃。在全省兩化融合評價體系中的工業應用指數,我市名列第一。
接下來,我市將在傳統支柱行業里選擇一批重點企業,實施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加快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模式。
校地合作建平臺,政府扶持助轉型
去年6月,市先進制造協同創新服務中心、市中小微信息化服務中心同時在臺州學院成立。這是我市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政校聯姻、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典范。
我市歷來鼓勵企業與各高等院校開展廣泛合作,建成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中科院臺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臺州中心、上海高校臺州技術轉移中心等一系列產學研聯盟。而汽摩配、醫化、家電、縫制設備、船舶等一批行業性、區域性創新服務平臺的日臻完善,讓有針對性地實施行業共性技術攻關成為可能。
為了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臺州不遺余力。《臺州市科技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加快了我市科技成果的轉化、產業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臺州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修訂,又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的獎勵金額……
在激勵政策的刺激下,科技型企業不斷涌現,自主創新成為這些行業“單打冠軍”和“隱形冠軍”屹立潮頭的獨門秘笈。去年,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1家。
轉型,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一個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統一的臺州工業經濟“升級版”必將完美呈現。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