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詳解中國版工業4.0:三十年內建成工業強國
2015-3-11 來源:數控機床市場網 作者:
2005年,美國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奧妮曾發表一篇題為《一年不買“中國制造”》的專欄文章,講述了她家在一年里不購買“中國制造”的日子。文章最后,波基奧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沒有勇氣嘗試一年不買“中國制造”的日子。
十年過去了,“中國制造”依舊遍布全球,但變化卻在逐漸發生。人們發現,中國制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鐵、核電、電信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正在不斷改變“中國制造”的形象。
與此同時,國際上也正在興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其中德國提出的“工業4.0”就是典型的代表。中國制造業該如何抓住這一時機實現戰略轉型,真正實現從工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強國?本屆政府開出的藥方就是“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
“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與德國工業4.0相比,有哪些差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中央媒體記者集體采訪時,對此予以了詳細解讀。
苗圩認為,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訂“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這也是在歷史上我們時隔150年之后,重新又占據了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
苗圩認為,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另外,中國還應該有一些重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根據這個思路,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個規劃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我們也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有路線圖也有時間表。”
苗圩說,待國務院審批通過發布后,工信部還要組織工業行業認真宣貫這個綱要。這個綱要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幾個方面: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第二是質量為先,第三是綠色發展,第四是結構優化,第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我們為后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我們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在苗圩看來,“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和德國工業發展的水平不在一個起點上,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德國實現工業4.0也需要8-10年,德國在時間上和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大體在一個時間段。從內容上看,德國工業4.0和我們前期提出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說有什么不同,就是我們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不同。德國總體處在從3.0到4.0發展的階段,我們的工業企業有些可能還要補上從2.0到3.0發展的課,然后才能向4.0發展。”(制造業經理人網)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