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負責人泰瑞來(Peter Tyroller)
博世中國2016新聞發布會
2016年5月12日,上海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來到博世中國年度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的光臨。
今年已是博世集團成立的第130個年頭。盡管時光漫長,但我們不斷向前的動力與活力卻在這一歷程中絲毫不減。130年來,博世對創新的執著追求為世界帶來了無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例如電子穩定程序ESP、柴油共軌系統和第一臺家用電冰箱等。在博世的創新精神之外,這些突破性成果同樣得益于博世對未來科技的先知先覺以及將其付諸實踐的勇氣。今天,各位將見證博世再次踏出重要的一步。博世始終致力于以創新產品與服務來不斷提升中國乃至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品質。剛剛各位在大廳參觀的一系列展品正揭示了此次發布會的主題——博世的物聯網及互聯業務戰略。
集團及地區業務發展
讓我首先從集團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講起。盡管外部商業環境充滿挑戰,全球經濟放緩,博世集團依然在2015年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集團整體銷售額增長44%,達到706億歐元。其中,166億歐元來源于2015年初對兩家前合資企業博世轉向機系統有限公司和博西家電集團的收購。博世經營業績同樣呈現強勁增長勢頭,按同一基準計算,集團銷售額增長達10%,在除去匯率因素影響以后,銷售額增長3.8%。我們完成了2015年既定目標,并且在許多領域達到了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增速。
從地區來看,亞太地區2015年銷售額達192億歐元,增長17%,如除去匯率因素影響,增長為2.8%。這一結果和中國目前的經濟新常態有主要關聯。但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博世對于中國長期發展前景依然充滿信心。盡管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但博世2015年在華依然取得了積極發展。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博世在其本土市場德國以外的最大市場。去年公司在亞太區員工人數增長了4,900名,使得該地區員工總數達到104,000名,這都體現了博世在亞太地區長期發展的信心。而博世也會在未來繼續加大投資以進一步拓展我們在這一地區的業務。
物聯科技打造互聯世界
集團在去年取得的不俗成績恰恰說明互聯戰略是正確的方向。正如大家在外面的展臺看到的那樣,我們正在嘗試讓更多不同領域的解決方案實現互聯。在這一方面,博世互聯產品的多樣性遠高于其他公司。舉例來說,我們能夠將汽車與能源、建筑、工業技術進行互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跨領域服務。由此,博世正不斷提高中國乃至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品質。
互聯世界不只是一個空想。它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我可以為大家舉幾個例子:
- 當你的智能手表收到空氣凈化器需要更換濾網的消息提醒時,
- 當你在智能手機上使用在線導航應用時,
- 或是天貓根據大數據分析為你推薦了你正需要的商品時,
其實你已經在享受互聯技術所帶來的便捷生活。而我們看到了互聯科技的更多潛力,我們預計截止至2020年全球范圍內將有約300億物體實現互聯。
早在2011年,就有機構曾預測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可達到7,500億人民幣。物聯網產業在中國前景樂觀并已然獲得了顯著發展。“互聯網+”戰略無疑是背后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它也將成為中國互聯產業的孵化器。
如今,博世已經為互聯世界轉型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我們為本土市場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來支持中國物聯網業務的持續增長。博世是全球唯一一家在傳感器、軟件和服務等物聯網三個層面均有所建樹的公司。我們不僅是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從根本上來講,我們驅動著物聯網向前發展。現在,請讓我向大家介紹博世在物聯技術領域的這三大核心競爭力。
傳感器:互聯世界的眼睛和耳朵
首先,我們生產傳感器。傳感器就好比當下各類智能系統的眼睛和耳朵。博世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的優勢不僅在于它的體積小,還在于它功能強勁、智能而且節能。它可以被用于汽車、工廠和所有的消費類電子產品之中。很多應用需要依賴MEMS傳感器才能實現。
博世從MEMS技術興起之初,就一直走在這一領域的前列。如今我們是MEMS傳感器的領先制造商。全世界每四臺智能手機中就有三臺裝載了博世的MEMS傳感器。也就是說,在座四分之三的朋友們口袋里都有我們博世的產品。
據統計,截止至2015年末在中國共有超過9億臺智能設備在被使用,因此中國已成為我們傳感技術的重要市場。正如大家在外面的展廳可見,我們的傳感器在很多消費類電子產品中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也在持續擴展傳感器的應用范圍,例如可穿戴設備、游戲、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以及圖像穩定系統。接下來的一段視頻能夠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的傳感器如何讓我們的生活更智能、更舒適、更健康。
軟件:互聯世界的大腦
其次,我們能夠提供軟件,而軟件堪稱互聯世界的大腦。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時代,為了發現數據中的奧妙,并將這些數據利用起來,我們必須對數據進行分析,將其轉換成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語言。這就是軟件所要承擔的工作了。
博世不同于傳統硬件公司,我們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物聯網的潛力和軟件的重要性,并且開始建立相應的技術優勢。目前,我們在全球超過100個地區的近56,000名研發人員中, 大約三分之一與軟件相關。其中超過3,000名專注于物聯網研發,我們預計未來這個數字還會不斷上升。同時,我們還計劃今年在全球招募約14,000名大學畢業生,其中幾乎一半的職位空缺是與IT或軟件相關。而這其中,博世今天在中國計劃招募超過500名軟件技術人才。
軟件技術雖然復雜而且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的的確確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除此之外,它還使一系列新型商業模式變為可能。我猜測在座的各位都碰到過空調或者熱水器損壞的情況吧。你可能當時撥打了維修電話,并且很努力地以外行人的角度和語言來描述情況,然而對方卻還是很難完全弄清楚你說的是什么。而博世能夠為大家提供應對這種狀況的解決方案。請看視頻。
服務:為互聯世界帶來新型商業模式
正如大家在上面那個視頻中所看到的那樣,博世在物聯網領域的第三大競爭力就是服務。互聯供暖系統維修解決方案只是互聯帶來的新型服務中的一個例子。在互聯世界,服務遠不止于傳統的售后。我們提供的互聯服務能夠伴隨我們的客戶左右并使他們的駕駛、停車或家中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博世在工業領域已經積累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將更好地幫助我們去發展新的服務。憑借在傳感器和軟件的專知專長,我們能夠在四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為客戶提供互聯服務:家居、城市、交通和工業。我們剛剛看到的是家居的例子。讓我再給大家看看博世同時涉及城市和交通領域的互聯服務的一個例子。
在像上海這樣的中國一線城市中,車主平均每次都要花費15分鐘來尋找車位。但我們的停車場主動管理系統可以為車主省時省錢,還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中國工業4.0的潛力
互聯技術不僅能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它同樣正在改變當下的制造業,使之更加高效、經濟和靈活。在互聯工業或者被稱為工業4.0領域,博世既是領先的踐行者也是卓越的供應商。一方面,博世在自己的工廠里踐行我們的技術:三年前,博世在蘇州工廠展開第一個工業4.0試點項目,如今我們中國工業4.0試點項目已經拓展到上海、無錫、長沙、南京、北京、常州和西安等地的工廠。另一方面,在博世工廠工業4.0試點項目中累積的豐富經驗,使得我們能夠成為工業4.0的卓越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傳動和自動化技術,以及傳感器和軟件等領先的工業解決方案。我們認為在政府的《中國制造2025》政策推動之下,工業4.0在未來幾年內將在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
結語:多樣化是最大的財富
博世不斷推動著互聯技術前進,而多樣化始終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很少有公司能夠像博世這樣在各個領域都具備充足的經驗和專知。無論是在汽車、建筑,還是工業技術領域,博世不僅擁有硬件實力;同時還能提供傳感器和軟件來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互聯,由此帶來一系列全新的業務。博世做出的這些努力如今已經取得了回報。然而,物聯網技術仍有巨大的潛力等待我們去發掘。
關于這一點,我想請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博士上臺,由他向大家介紹更多我們在中國發展的具體案例。
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感謝!
(以上為講演整理資料)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