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領域企業紛紛涌向資本市場
2025-8-4 來源:- 作者:-
在近期閉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5上,四川天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川機器人”)展示了其最新科技成果,包括人形機器人T1pro、復合機器人WC1與WC2、超輕量協作機器人以及諧波減速機與超輕量一體化關節等核心零部件。7月30日,川機器人宣布與華安證券簽訂輔導協議,旨在沖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四川證監局已正式受理其輔導備案材料,標志著公司自當日起進入上市輔導階段。
近期,人形機器人領域企業紛紛涌向資本市場,年內已有至少13家同類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川機器人成為繼宇樹之后,第二家步入上市輔導階段的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
川機器人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自2015年起在新三板掛牌,現為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公司專注于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協作機器人、復合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作為西南地區首家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并實現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川機器人擁有完善的研發試制能力和自研生產設備的能力。

川機器人由胡天鏈帶領,團隊在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屢獲佳績,包括國內冠軍、國際亞軍及技術獎。公司現有員工近兩百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約40%,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研發人員95%以上,碩士及博士員工占比超過15%。憑借近200項專利及軟著,其中包括75項發明專利,川機器人構建了堅實的技術壁壘。
川機器人的主營業務涵蓋高科技、低成本、質量可靠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基于機器人本體的智能制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旨在實現仿生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與應用。公司產品包括諧波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協作機器人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諧波減速機廣泛應用于scara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未來,公司將重點布局以人形機器人為主導,諧波減速機為支撐,超輕量協作機器人、一體化關節及軸承耐磨強化涂層技術等作為新增長點的產品矩陣。
在技術創新方面,川機器人在人形機器人高集成高功率密度關節組件技術上取得突破,通過優化減速機、電機、驅動編碼器等結構,創新性地將伺服電機內嵌于減速機內部,提升了關節組件的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然而,盡管技術領先,公司的出貨量表現尚待提升。
根據2024年財報,人形機器人是川機器人的主要研發項目,已開發出超輕量化和高擬人化的人形機器人T1pro。該機器人身高160cm,體重43kg,具備高運動能力設計,其髖關節采用獨特的雙動力差速結構,綜合力矩達到450N.m,軀干負載能力達140kg,目前已在客戶應用場景中進行測試。
川機器人致力于推動機器人技術進入生活各領域,不僅在研發層面取得了協作機器人的硬件和軟件基本測試的成功,還積極推廣至客戶應用場景進行測試。未來,公司將加大研發投入,聚焦人形機器人、一體化關節等核心技術,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及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落地,實現人形機器人的穩定行走,并拓展實際應用場景。
在技術層面,川機器人探索人形機器人的深度學習和模擬,以提升其對人類意圖的理解和執行任務的準確性。在行業層面,公司致力于推動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促進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推進人形機器人在工業、軍工、民用等領域的應用。

盡管川機器人在技術和研發上取得顯著進展,但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營收規模相對較小,且近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382.92萬元、2139.26萬元和2991萬元,復合增長率僅為12.03%。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3.51萬元、-1867.93萬元和-1427.32萬元。公司現金流為負,毛利率不足30%,總市值不足10億元,尚未滿足科創板上市的財務和市值標準。
在股權結構方面,川機器人無控股股東,實控人胡天鏈通過10個一致行動人協議控制48.53%的股份,存在控制權分散風險。上市前,理清股東關系成為一大挑戰。盡管如此,川機器人仍展現出一定的業績增長預期,零部件訂單已排至8月,人形機器人整機訂單9月已約滿,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川機器人已與多家A股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研發、生產等方面展開合作。例如,與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共同推進機器人自動化制造與檢測,推動機器人在制造企業的落地應用。還與冠盛股份合作,布局高端精密軸承,并嘗試將納米耐磨強化技術應用于車用軸承零部件領域,加速產品全球化商業化進程。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