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行業預測與展望
2019-3-28 來源:- 作者:-
綜述:2018 年,在宏觀環境穩中有進、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下,我國裝備制造業保持增長。從供給端來看,1~12 月,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裝備等行業下行壓力較大,鐵路機車產量同比下降2.7%;國產飛行器研發生產、商業航天、北斗三號等航空航天領域進展較快;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4.6%,增長明顯放緩。從需求端來看,行業整體需求放緩,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4.0%。展望2019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催生高端裝備制造業新動能,行業有望出現回暖勢頭。
一、工業機器人產量及增速
2018 年,受上年基數較高、國際跨國巨頭在華產能釋放搶占市場、國內同質化低價競爭日趨激烈等因素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明顯放緩。1~12 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8 萬套,同比僅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63.5 個百分點。從月度產量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月度產量增速基本呈震蕩放緩的趨勢。其中,9 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48 臺,同比下降16.4%,月度增速近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10 月份月度產量僅9590 臺,年內首次降至10000 臺以下。
進入2019 年,機器人產量保持良好勢態,但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速出現放緩。1~2 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0041.3 套,較上年同期的18770 套增加1271.3 套。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扶持政策不斷落地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初步預計1 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有望達到3.84 萬套,同比增長16%左右。
2017 年以來工業機器人產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內市場釋放潛能,科創板助推行業發展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扶持政策不斷落地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有望實現穩中有進的發展趨勢,全年產量預計保持小幅增長。具體來看,目前我國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數量超過800 多家,且有大批傳統機械制造企業轉向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我國已建成或在建的工業機器人園區超過40 個,還有大量籌備中的產業園區,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建成投用,將進一步釋放工業機器人產能。另一方面,安川、ABB、川崎重工等國際龍頭企業紛紛在華建廠擴大產能,將擠占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國內機器人企業或將面臨洗牌。
預計2019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有望達到17.4 萬臺,同比增長約18%。
2018~2020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及同比增速預測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工業機器人進出口量及增速預測
加快“走出去”步伐,高端產品短期仍依賴進口
出口方面,一方面,在政策扶持、資本推動、企業追趕的大背景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用10 年時間快速發展,完成了從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體再到下游吸引集成,形成了完整產業鏈。另一方面,雖然我國國產控制器可控制的機器人類型齊全,但在機器人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的研究、高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的批量生產應用等方面,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在價格優勢的助推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的對象主要為對精度要求不高的通用型機器人。不過,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不斷加快海外并購步伐,以期借助國外成熟企業補足技術方案、海外市場等領域短板。隨著美的收購庫卡等一系列并購完成,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全球市場競爭力將顯著增強。綜合上述原因,隨著不斷吸收國外技術和加強自主研發,我國微電子技術將快速發展,處理器的性能將不斷提高,高性價比的微處理器使得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工業機器人控制器成為可能。此外,隨著購海外企業打通海外渠道,再加上價格優勢,我國工業機器人將繼續加快“走出去”步伐,產品出口量穩步提升。預計2019 年,我國多功能機器人出口數量有望達到6 萬臺,同比增長28%左右。
2019~2021 年我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出口量及同比增速預測

數據來源: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進口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價格上升,裝備制造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不斷擴張,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的現象將得以持續。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在伺服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尚需時日,短期仍依賴進口。此外,2019 年以來,中美貿易談判向積極方向發展,共識達成預期逐步升溫,外部環境改善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對市場反彈構成支撐。綜合來看,預計2019 年,我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口量有望達到8.4 萬臺,同比增長17%左右。
2019~2021 年我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口量及同比增速預測

數據來源: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三、2019年趨勢展望
智能制造領域,科創板是機器人加速證券化的重大利好,產業迎來獨角獸投資機遇。此外,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指向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和國產化率提升。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97 臺/萬人,但與發達工業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與2020 年達到150 臺/萬人的目標也還很遠,因此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不過同時,隨著跨國機器人巨頭加快在華布局,我國國產機器人企業面臨較大競爭壓力,特別是當前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而我國前幾年機器人產業園扎堆建設,產能集中釋放將造成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大而不強,短期面臨需求回落壓力。但長期來看,得益于需求市場擴容、技術突破等積極因素,未來幾年智能制造行業收入、盈利均將處于較高水平。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