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第17屆上海國際機床機器人及智能工廠展覽會”(EASTPO 2015/東博展升級版)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本屆展會以“呈現基于兩化融合的自動化智能工廠各要素解決方案”為核心,是面向海內外機床制造商、制造業各領域企業用戶發起的“概念+實體”技術應用展示和交流盛會,不僅展示先進制造設備和技術,更是對自動化車間、數字化車間及未來智能工廠模式的探索和啟迪。展會現場,包括Grob、DMG MORI 、Mazak、MAG、斯來福臨、三菱、沈陽新松、ABB、華中數控、日發精機、北二機床、北一大隈、重慶機床、寧江機床、海德漢、德國雄克、鍶創自動化、霍夫曼工具、金石機器人等眾多領軍企業在內的近600家中外展商將攜智能制造和自動化解決方案亮相現場,用“智”造線條勾勒出“人機協作”的未來工廠全景圖。
DMG MORI milltap 700 鉆孔攻絲加工中心配備 CELOS 系統+機器人制造島; Mazak 柔性制造系統; Grob 智能機加工系統;海德漢智能制造和自動化解決方案;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加工單元與智能 AGV;華中數控8型智能數控系統和 HNC-818AM 鉆攻中心生產線;日發精機 RFCF20+RFMV60 柔性加工線;北一大隈變速箱殼體自動生產線;北二機床機器人偏心軸柔性化生產線;重慶機床柔性化制齒生產線 等 都將在現場通過實體動態演示,呈現“制造裝備與技術、自動化生產線、工業自動化和信息技術融匯貫通”的全新制造型態。
新工業革命時期,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工廠少人化/無人化最核心的部分是智能化的車間管理,其實質是實現調度物流、產品加工流、數據信息流的統一和集成,使生產制造過程更加合理、透明。傳統的“制造”正發展為“智造系統”;“孤島式”單機生產逐漸為各個工序無縫銜接的集成化、協同化生產取代;以自動化和IT為基礎的各個生產平臺開始了協同作戰。
引用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屈賢明院長的話說:“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企業正在試點示范車間和工廠無人化、少人化,這是對未來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的積極探索。但單純地搞機器換人,買點高端機床和機器人再加些數字化、信息化是行不通的。我們常說智能工廠的核心是“機器人+互聯網”,而更確切地說,是具備網絡集成和協同能力的智能生產線,包括先進機床母機、智能化數控系統、自動化精密夾具、自動化物流、測量檢測、產品設計與方正數字化、數字化工廠管理系統等。唯有把這些要素當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來對待,從每臺設備,每條生產線,每個車間做起,才能說是有了發展智能制造的基礎。”
而在 EASTPO 2015主辦方創立的 “ 自動化組線集成及智能工廠示范專館 ” 中,來自制造業各領域的專業觀眾將能直擊“制造和管理模式變革帶來生產力飛躍”的理念和應用實踐成果。展會主辦方 -- 上海東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EASTPO)董事長李瓊先生表示:“智能制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在此背景下,傳統的單機生產模式,對生產力的貢獻已經很有限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關注的焦點轉向定制化的成套成線裝備和整套工廠的生產解決方案。我們的機床企業也正在從以往提供單機單體裝備,做單一工序解決方案,不斷向為用戶定制完整工序的解決方案邁進,真正解決用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我們主辦方來說,需要轉變機床和裝備制造業的展會模式。今年,我們在16年辦展積淀的基礎上,首創了 “ 自動化組線集成及智能工廠示范專館 ” ,要讓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制造企業,無論是實施單機智能化提升、落后產能改造,還是進行自動化升級、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項目,都能夠利用我們這個平臺找到貼合實際的著力點和創新抓手。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