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14機床工具制造業CEO國際論壇”在上海嘉里酒店召開。論壇由機床工具協會秘書長陳惠仁擔任主持,圍繞“新變化·新未來”的主題展開探討,共有60余名機床工具行業及用戶領域的CEO們參加了此次論壇。
濟南二機床董事長張志剛、秦川機床董事長龍興元、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喜瑞、四川普什寧江機床總經理姜華、以及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5位CEO在臺上與主持人一起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張志剛就濟南二機床與福特汽車合作的事宜進行了總結。他說到:“福特的標準相當嚴苛。對我們很有挑戰性。比如,他們對設備的檢驗不僅按照指標驗收,而且還做一些實物測試。他們用同樣的模具,加工同樣的零件,在原來德國沖壓線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結果濟二的零件質量高于德國。這才贏得了6條沖壓線的訂單。”
龍興元則分享了秦川3個1/3的業務板塊,即1/3是機床和智能制造島,第二個1/3是以關鍵零部件為支撐的高端制造,去年秦川高端制造零部件業務大概有15億元。第三個1/3是數字化車間和系統集成,發展現代再制造服務業。比如機床再制造,2013年的銷售額在6000萬左右,利潤2500萬。“這3個1/3是市場逼出來的,我們現在必須打通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任督二脈,爭取企業今年整體上市。
景喜瑞則認為終端用戶需求的變化是行業不得不正視的。以汽車行業為例,這一兩年來對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更高更快。針對這種變化,中小企業的定位在哪里?景喜瑞談到關鍵是中小企業自身應該找準定位,以后的市場不可能是坐在家里閉門造車,必須選對立腳點,在某一個細分市場做細做精做專,這樣才能有競爭力。這其實是一個把價值鏈研究透的問題。
姜華談到了寧江機床為什么這兩年頗受用戶好評的原因。他指出,寧江在2013年的產品結構調整非常快,數控化率達到90%,汽車行業的訂單比2012年增長了一倍。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規劃企業的業務。首先是要定位好自己,其次要調整好自己的結構,包括資源結構、人力結構、組織結構等。第三要把經營團隊的長期利益跟公司發展結合起來。第四要掌握好發展的節奏,一個企業如何把節奏掌握好了,才能賺錢。
陳吉紅談到新形勢下行業的變化主要在于“四化”,一是高檔化,比如航空航天領域對數控系統提出的新挑戰,我們呢能不能應付?二是細分化,富士康就做電子行業的外殼就使得工具模的統計數據大幅增長;三是自動化,浙江有很多中小企業,他們對機器人的技術、物流技術的自動化非常熱衷;四是信息化。美國擔心制造業空心化,但他們掌握了數字化制造,德國西門子在做德國的工業試點,英國也在做。世界范圍內的制造業都在升級,這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華中數控這次CCMT2014展會就推出了云系統的概念,目的就是向國外先進數控系統看齊。未來,我們會跟重慶市合作,成立機器人公司,拓展我們的產業鏈。
陳惠仁在2個小時的論壇結束后總結到,我們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是未盡的話題,未盡事實上也是對的。我們的轉型升級,發展是長期艱苦的過程,對于產業的發展規律認識也將不斷深化發展。盡管這些話題我們都未盡,但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啟發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同時,這樣的CEO論壇也將每年堅持舉辦,爭取打造機床行業的“達沃斯論壇”。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