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了,就想吃好一點兒、穿好一點兒,這樣餐廳的創意就來了、服裝的設計就來了、從事服務業的人口就開始增加。當制造業達到一定程度后,也會出現類似的形態。”一位臺灣著名機械零部件制造商這樣預測未來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在他眼中,制造業除了創新,服務正成為另一個關鍵詞。
素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臺灣,在上世紀60年代,早已因其繁榮的經濟和高品質的產品吸引世界的矚目。時至今日,臺灣的機械工業在世界的排名已躍居第六,外銷出口量也有望超越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三。“過去十年,臺灣機械工業總體成長翻了一倍多,其中機床工具將近翻了兩倍半,機床行業過去三年平均成長幅度高達29%。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2012 TMTS 臺灣工具機展”上,主辦方興奮地說,“臺灣在未來國際競爭里面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整個產業價值鏈當中關鍵元件和精密設備的制造者。”
熱鬧非凡、鑼鼓喧天的展會,一片欣欣向榮。集中在大臺中地區的多達475家廠商如期而至,“保守估計,今年展覽現場訂單金額仍有望超過40億新臺幣,會比上一屆多一倍!”盡管今年的經濟狀況不景氣,主辦方還是十分自信地說。但是,表面繁榮的背后,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慘淡的現實:今年,臺灣機械企業的營業額普遍下降了50%~70%,就算管理和營銷做得好一些的企業,營業額也至少下降了30%。但是,你從展商和工作人員的臉上,看不出太多的悲傷與失望。他們更關心的是明年怎樣實現機械工業突破1兆新臺幣的產值。
與大陸機械企業相比,臺灣顯然已過了靠引入更好的技術來提升自己銷售額的階段,但是若想實現兆元產業,必須要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在哪里呢?除了更好的管理和改善之外,能否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找到新的突破口?這不僅影響著行業變革,也決定著機械制造業未來的走向。
如果別人和你說,制造廠提供的不再是工業產品,你會怎樣想?
“設備只是一些產品而已,法拉利和三輪車,只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就是好車。我們的目的不是把機器賣多少錢,而是提供給客戶一個服務,讓客戶賺錢。”東臺精機是臺灣最大的自動化聯機設備制造公司,雖然展覽仍以產品為主,但很明顯,董事長嚴瑞雄所關注的重點已不單純是賣產品。“顧客真正要的不是你的機器,他是要用機器來生產東西。”東臺精機把目標鎖定在“total solution”。它發現了在整機和客戶需求之間的一塊具有巨大成長空間的部分——應用技術端。不管是提高用戶的生產力,還是給客戶提供服務,東臺精機的大部分著力點都在于此。
與嚴瑞雄抱有同樣想法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廠商,比如有的企業會把車床上的滾珠絲杠換成直線電機,使加工速度快了50p左右的時間;還有的企業把拋光功能運用在車床里,不僅產品的壽命會延長,也降低了客戶的成本……諸如此類的細小改變還體現在很多產品上,在服務意識的灌輸下,制造業已經改變了它最原始的面貌。
同樣追求高性價比、高附加值的公司在臺灣不在少數。就拿永進機械來說,它已大聲喊出:做全世界最具有附加價值的公司!除了與臺中精機等五家臺灣頂尖機床制造企業組成研發團隊,著手集體轉型和改善之外,早在15年前,永進就已成立應用部門,側重于對客戶的售前和售后服務。“客人交了訂單,就希望我們能盡快生產。所以公司會加強營銷團隊和技術團隊之間的溝通,盡可能快地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奎2011年剛剛上任,在提高自身生產效率這一塊兒他已下足了力氣。比如銷售人員是不是只把產品給客人看?有沒有真正給客人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把公司真正的競爭優勢展現出來?雖然公司上下游部門分屬不同的團隊,但是如果這些部門的員工在意識和行動上能很好地融合,那么不僅能在訂單生產和計劃性生產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在提高自身生產效率和節約客戶的時間成本上必然大有益處。
與東臺精機和永進機械等企業在應用端上著力不同的是,一些制造類企業會很直白地對客戶說:“我們不展示產品,我們提供的是服務。”
哈伯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就是這一理念的實踐者。在臺灣機床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的哈伯,不再把展出自己的產品當作參展的目的。在這一片將近16個攤位大的開放區域,擺放著許多別致的桌椅,工作人員會很熱心地為每一個前來休息的客人端上一杯咖啡和小點心,旁邊的一個大冰柜里滿滿地堆著冰糕,一個小伙子正熱情地為每一個走過路過的觀眾分發。“我們平時都很忙,難得坐下來輕輕松松的溝通,展會是我們跟客戶之間增進感情的時間點。哈伯今天走到所謂的‘一條龍’服務,不只是產品制造,更重要的還有交流和服務。”該公司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說。尤其是在市場信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客戶反饋的信息成了至關重要的部分。因此,即使沒辦法在海外生產,哈伯也會努力在海外設立服務站點,想辦法在當地提供服務。“我們在乎的不是哈伯的產品今天做到什么樣的狀態,而是哈伯今天走到了什么樣的位置,我們要創造什么樣的形象展示給客戶。”
雖然各企業在服務方面有不同的側重,但核心是不變的——滿足客戶生產力的需求,遠大于制造本身。有機床業內人士稱,較高的產品品質和更好的生活需求是臺灣現在的主流趨勢,這樣的環境會影響企業在機臺設計的時候更友善,會很注重它的生產力到底如何,從顧客端來思考。通過逐漸積累軟實力,從而對客戶生產力的提高帶來幫助。“比如絲杠用一段時間會有溫升,于是企業在設計時就要在控制器這方面做補償,以前不是這樣,把它做出來就好了。”
上銀科技更是把服務深深植根于企業文化中的典型,董事長卓永財甚至把服務的核心作為自己企業的經營理念刻在了公司的墻壁上:專業水準、工作熱忱、職業道德。“我們一直灌輸的就是制造不是目的,而是要滿足人類的需求。人類的需求在哪里?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好的工作環境、生活更舒適、希望賺得更多,所以,制造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就是一種服務。”
制造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就是一種服務。當企業把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它制造出來的產品,也就有了生命力。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